寻医问药 
当前位置:主页 > 寻医问药 >

奥维昔巴特VS熊去氧胆酸:PFIC治疗新选择有何优势?

点击次数:  更新时间:2025-08-29  【打印此页】  【关闭

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(PFIC)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肝病,患者因胆汁酸代谢异常导致肝内胆汁淤积,引发顽固性瘙痒、黄疸、肝功能损伤及生长迟缓。传统治疗以熊去氧胆酸(UDCA)为主,但疗效有限;2021年全球首款靶向回肠胆汁酸转运体(IBAT)的抑制剂——奥维昔巴特(Odevixibat)获批,为PFIC治疗带来突破。

  作用机制:

  熊去氧胆酸通过竞争性抑制初级胆汁酸在小肠的重吸收,促进胆汁酸排泄,从而降低肝内胆汁酸浓度。但其作用依赖胆汁酸分泌功能,对PFIC患者(尤其是基因突变导致胆汁酸分泌障碍者)疗效不足。

奥维昔巴特VS熊去氧胆酸:PFIC治疗新选择有何优势?

  奥维昔巴特则通过强选择性抑制回肠末端的IBAT转运体,阻断90%以上的胆汁酸肠肝循环再摄取。这一机制直接减少肝脏和体循环中的胆汁酸浓度,从源头缓解瘙痒和肝损伤。

  疗效对比:

  熊去氧胆酸:对PFIC患者的血清胆汁酸水平降低幅度有限,且瘙痒缓解率不足30%。长期使用可能因胆汁酸持续淤积导致肝纤维化进展。

  奥维昔巴特:

  瘙痒控制:PEDFIC-1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纳入62例PFIC患者(6个月至15.9岁),治疗24周后,奥维昔巴特组瘙痒评分(ObsRO)较基线降低1分,而安慰剂组无显著变化;72周扩展研究显示,61%的患者瘙痒评分持续降低≥1分。

  胆汁酸水平:治疗组血清胆汁酸(sBA)水平下降104μmol/L,且PFIC 2型患者降幅最大(平均-120μmol/L)。

  生长迟缓逆转:长期治疗使患者身高标准差评分(SDS)从-2.1提升至-1.5,体重SDS从-1.8提升至-1.2,显著改善营养状态。

  安全性:

  熊去氧胆酸:长期使用可能引发腹泻、腹痛等胃肠道反应,且对肝功能不全患者需调整剂量。

  奥维昔巴特:

  副作用谱:72周研究中,最常见不良反应为发热(31%)和腹泻(24%),多为轻中度;仅2%的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,远低于胆道分流手术的30%再手术率。

  药物相互作用少:因局部肠道作用,全身暴露量极低,避免了传统胆汁酸螯合剂(如考来烯胺)的腹胀、便秘等副作用,也减少了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风险。

奥维昔巴特VS熊去氧胆酸:PFIC治疗新选择有何优势?

 

印度肿瘤药房(India Pharmacy)是印度新德里肿瘤药房信息咨询服务平台,旨在为患者提供各类进口原研 进口仿制 最新研制等医药信息咨询 跨境医药电商直邮服务,让患者轻松获取全球最佳药品有更多选择,基本涵盖新特药 抗癌药 靶向药 丙肝 乙肝 高血压 糖尿病 痛风 等药品,欢迎咨询!官方微信 Yindu768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