寻医问药 
当前位置:主页 > 寻医问药 >

吡托布鲁替尼的耐药性问题

点击次数:  更新时间:2025-03-01  【打印此页】  【关闭

吡托布鲁替尼(Pirtobrutinib)作为一种非共价、可逆的布鲁顿酪氨酸激酶(BTK)抑制剂,在治疗多种B细胞恶性肿瘤中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。然而,随着临床应用的深入,BTK抑制剂的耐药性问题逐渐浮现,成为限制其疗效的重要因素。

吡托布鲁替尼的耐药性问题

  BTK抑制剂的耐药机制

  BTK是B细胞抗原受体(BCR)信号通路的关键组成部分,在B细胞的激活、增殖、生存和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。传统的共价BTK抑制剂通过与BTK活性位点的半胱氨酸残基形成共价键来抑制其活性,但长期使用易导致C481位点突变,使得药物无法有效结合并抑制BTK,从而产生耐药性。

  吡托布鲁替尼的耐药克服策略

  吡托布鲁替尼作为一种非共价、可逆的BTK抑制剂,其独特的作用机制使其能够克服由C481突变引起的耐药性。吡托布鲁替尼通过与BTK的可逆性结合,竞争性占据ATP与激酶结合口袋,经过代谢可脱离BTK蛋白,不会对靶蛋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。因此,即使BTK发生C481突变,吡托布鲁替尼仍能有效阻断BTK信号通路,从而抑制癌细胞增殖。

  临床实验数据支持

  多项临床试验证实了吡托布鲁替尼在克服BTK突变方面的疗效。例如,在BRUIN临床试验中,吡托布鲁替尼在先前接受过共价BTK抑制剂治疗且发生C481突变的套细胞淋巴瘤(MCL)患者中仍表现出显著的疗效。数据显示,这些患者的客观缓解率(ORR)为50%,完全缓解率(CR)为13%。此外,吡托布鲁替尼还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(CLL)患者中表现出对共价BTK抑制剂耐药性的克服作用。在CLL患者中,吡托布鲁替尼的ORR为62%,其中包括对共价BTK抑制剂耐药性和不耐受性的患者。

  吡托布鲁替尼作为一种非共价、可逆的BTK抑制剂,通过其独特的作用机制成功克服了由C481突变引起的耐药性。多项临床试验数据支持其在治疗多种B细胞恶性肿瘤中的显著疗效,为耐药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。

吡托布鲁替尼的耐药性问题
吡托布鲁替尼的耐药性问题

 

印度肿瘤药房(India Pharmacy)是印度新德里肿瘤药房信息咨询服务平台,旨在为患者提供各类进口原研 进口仿制 最新研制等医药信息咨询 跨境医药电商直邮服务,让患者轻松获取全球最佳药品有更多选择,基本涵盖新特药 抗癌药 靶向药 丙肝 乙肝 高血压 糖尿病 痛风 等药品,欢迎咨询!官方微信 Yindu7689